1.4_慈大教育訓練談能源 如何省下一座發電廠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於物質、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面對物資逐漸供不應求的狀況下,該如何在既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又能讓供給鏈不斷呢?慈濟大學教職員工教育訓練邀請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吳澄澄研究員來到校園,介紹「台灣能源怎麼走?從生活節能開啟轉型之路」,教大家認識電能、如何節能、如何省下一座「發電廠」。

我們常常想少點麻煩而忽略了「節能」,認為多消耗一度電對世界、對荷包也無關痛癢,千萬人小小的貪婪,千萬點微不足道的「一度電」,匯聚起來的是無論如何建設也趕不上的消耗。或許在過去會認為,擁有能夠「浪費」的充足電量,是一個國家強盛的代表,一個國家欣欣向榮的特徵,但近年來,環保意識的抬頭下,各個國家也都意識到能源的「有限」、或是說「匱乏」,能夠做到最有效的資源利用,才是維持國家永續發展的長久之道,如今尋找低汙染的替代能源,成為各國全新的政策方針。
即便台灣相較許多國家而言電力充足,且每人平均用電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十三,但面對夏天的到來,依然存在著用電吃緊、限電限水的風險。電力基礎建設在當代社會必然不可缺少,而台灣主要電力源為自燃煤、燃氣,特別是燃煤在輸出高電量的同時,也會對環境形成汙染;電廠架設時,對鄰近的居民與社區造成的社會問題。吳澄澄研究員特別教育大家如何計算電費、了解什麼是高耗能電器、什麼能汰換成低耗能的用品,若能集眾人之力,夏日的限電危機將銷聲匿跡。
其實對於能源,就像理財、衛教一般,有正確的認識加上實際行動,才是永恆的生存方法。上完課後,學員表示「這門課很實用,老師舉了其他國家的例子,如何利用節電省下一座核能廠,也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節電,回家要立刻買一台定時器來設定熱水瓶自動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