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救難英雄張鳳祈 化身無語良師繼續奉獻社會


20年前天搖地動的921凌晨,多少家庭從此天人永隔,在那個凌晨還有許多人放下家人到災難現場協助,無語良師張鳳祈老師

家住台北市八德路附近,當最大主震過去,他將阿嬤和兒女交代給妻子沈碧霞,在餘震中出門,幾乎是第一時間到倒塌的東星大樓,他馬上打電話給消防局、慈濟、台北救難隊,同時也投入救難中。
沈碧霞師姊回憶起921那段時間,她和張鳳祈老師已經參加慈濟,張老師同時還是台北市救難協會的一員,為了救可能還被壓在大樓裡的人,救難隊的人員輪流下去搜救,張鳳祈老師人高馬大,穿著救難裝備、頭盔等,當時餘震不斷,但老師不懼危險,希望跟時間賽跑搶救更多人,有一次張老師下去後,搜到一具大體,大體順利被運上,但老師肩膀卻卡在隙縫中,掙扎好久才脫困。
「慈濟921援助學校有51所,各地慈濟人都會去支援。我和老師只要有機會就參加。」早上4點05分的遊覽車從台北接慈濟人到南投,張鳳祈老師和沈碧霞師姊三點就要起床準備,到了南投後分配工作,扛鋼筋、水泥、鋪連鎖磚、煮飯等每樣都做過,然後搭晚上七點的遊覽車回台北,就這樣全台慈濟人接力,重建災區。
張鳳祈老師認為,國家有災難一定要出來幫忙,民國104年復興空難,張老師搭乘救生艇協助往生的遺體上岸,也幫助許多生還者送醫急救。張老師比喻自己就像「鐵牛」一樣,張鳳祈老師出身於礦工家庭,練就吃苦耐勞的個性,身為家中長子,底下有五位弟妹,上有父母和奶奶需要照顧,張老師在年幼時期就揹著冰桶,沿著皇帝殿的山坡叫賣一支兩角的冰棒。
張鳳祈老師與慈濟結緣很早,他在松山區經營一間五金行,有一次經過吳興街買饅頭,看到門口貼一張單子:「每天的第一個客人的錢要捐給慈濟。」當時他對慈濟完全是陌生,在老闆娘的解釋下,張鳳祈每個月交兩百元給饅頭店,後來張老師也學饅頭店,將每天第一個客人的錢捐給慈濟。
張鳳祈老師和沈碧霞師姊一同擔任慈濟志工,20幾年來張老師每周三與周五,不論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駕駛慈濟環保資源回收車。生病期間,老師面對剛進醫院的醫療新手時,也總是用開朗的笑容鼓勵他們說:「這針進不了就再扎幾針,我讓你做實驗沒有關係。」往生前一個月,張鳳祈老師決定讓身體做最有用的用途,將身體捐給慈濟大學。
張鳳祈的女兒張月容表示:「我的英雄爸爸,擔任救難協會、慈濟志工、社區巡守,我曾經問爸爸你在現場搶救時會不會害怕,爸爸回答我,不會,不管是生者或是已經死亡的,他們的家人都在等他們回家。」張月容期許同學記得曾經有這樣的老師,在你們需要時願意捨身教學,將來大家出社會遇到困難時能堅持初心,當一位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