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與美國華盛頓州綠河學院協同分享防疫經驗


新冠肺炎疫情壟罩全球,目前全球累計已超過580萬例確診病例,台灣在防疫上繳出亮眼成績,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參與美國華盛頓州綠河學院(Green river College)主辦的網路研討會

,受邀分享慈濟大學的防疫經驗,還有教授們如何帶領學生成功研發抗體試劑,未來可應用在大規模染疫或醫療資源貧窮的國家。
因美國將陸續開放社區並恢復常規活動,所以必須要有一套可持續和健康的作法,而台灣已被全球公認為對Covid-19防疫做的最好的國家之一,因此,台灣美籍也是慈濟委員的鄭采恩院長發起,帶領綠河學院小型商務和進修推廣教育中心(Green River College Small Business Center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共同舉辦COVID-19抗疫分享,為週邊城市官員、商家與民眾帶入優質抗疫知識,邀集台灣駐西雅圖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范國樞處長、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等人參與這場網絡研討會—“來自台灣的見解:對Covid-19的最佳實踐和因應”,讓台灣的學者專家可以對美國華盛頓州各城市線上分享台灣的防疫經驗。
截至5 月29日,美國已有170多萬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逾100,000人,反觀台灣則是連續超過45天沒有本土病例發生。民間各單位包括慈濟大學,大家如何配合政策,在民主的社會中如何讓大家養成勤洗手、量體溫、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習慣,也讓其他國家刮目相看。
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分享,自過年期間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從那一刻開始劉校長帶領著學校防疫團隊,隨時注意疫情變化和政府的措施,大家在家過年也在家上班,每個單位都是繃緊神經、超前部署,學校的各項防疫措施包括有設置檢疫宿舍、遠距教學、防疫宣導等,並在慈大粉專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每日問」,由教授們與大眾分享疫情有關的知識,每集推出都受到很大的迴響。
慈大劉怡均校長表示,慈大有許多優秀生醫研究者,這正是「學以致用」最好的機會,再加上看到許多醫療資源缺乏國家的民眾沒辦法接受妥適的檢測及醫療照顧,因此疫情之初學校就決定要投入試劑開發,但當時連相關實驗設備都沒有,光是採購就要花三個月的時間,面對疫情分秒必爭,要學習師父們刻苦克難做口罩的精神,因此初期研發過程中,師生利用現有學校的設備,甚至還手工純化蛋白質,不只是研究人員不眠不休,連機器也日夜趕工而耗損了,但也是這股精神,最後終於研發試劑成功,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會中有人提及,慈大是如何做到讓大家願意遵守規定?劉校長回應表示,給予正確的知識非常重要,要教育學生、家長,讓他們知道這些措施可以保護他們,所以她寫了很多信給師生,學校也錄製每日問影片,當大家知道正確知識,他們不但會願意遵守,也會減輕焦慮感。慈濟大學從疫情發生以來,持續在思考教育單位可以做什麼?也善盡教育單位的職責,更樂於將學校的防疫經驗和世界各國的人分享,透過劉校長的分享,也讓大家可以看見台灣、看見慈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