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你手一起來上課 慈大師生關懷社區長者


「小時候我們做這個很厲害喔!」26日近40位的阿公阿嬤在北昌社區福境宮,與慈大26位職員和學生們一起摺紙,在陳麗卿老師的指導下,將回收紙變成雙響炮

,「蹦!」「蹦!」聲此起彼落「我的怎麼沒聲音?」,不只老人家玩得開心,很多大學生也是第一次玩。
慈大師生與北昌長輩每個月一次的約會由慈大人文處精心籌備課程,邀請校內社團或是教職員,發揮自己的專長。人文處劉議鍾主任靠近阿嬤的耳朵,比讚大聲說:「阿嬤,你做的肥皂很好看!!」慈大人文處深耕北昌社區已經超過三年,劉議鍾主任表示,這裡每一個阿公阿嬤他幾乎都認識,除了因為疫情社區活動停止學校活動跟著停外,即使是寒暑假,每個月還是照常帶著師生來這裡服務。
陳麗卿老師帶來外丹功和穴道按摩,看似簡單的動作,卻可以幫助氣血循環。物理治療系三年級吳明勇表示,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的社會,他覺得藉由參加活動熟悉如何幫助老人,像是看到麗卿老師上課,就可以從中學習與老人溝通的技巧。課程進行中同學也協助長輩找穴道,幫他們按摩,溝通無障礙。
「可以陪著爺爺奶奶做東西聊天,我覺得很開心。」已經連續參加三次的研發處林思萱說。林思萱的阿公阿嬤都已經過世了,參加這活動感覺特別溫馨,「上一次做完手提袋,阿嬤就直接將成品送我了!」阿公阿嬤疼惜年輕人,就像自己的孫子一樣。
另外由何品萱老師帶來羊毛氈手工皂,大家圍著一起聊天動手撕毛氈,非常熱鬧。印度籍學生Udhayabala Kanna,才來台灣六個月,阿嬤問說「吃飽沒?」印度生尷尬地笑,請同學幫忙翻譯,印度生也好奇的問,為何台灣人問候彼此,會用「吃飽沒?」,同學解釋,因為早期台灣貧窮,所以關心對方吃飽沒,等於英文的「How are you?」印度生笑著表示,在印度也有類似「吃飽沒?」的問候語。
印度生Udhayabala Kanna是慈大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研究所新生,因為想要幫助人,所以開學不久就主動詢問人文處哪裡可以當志工, Udhayabala Kanna表示,雖然是第一次來參加活動,但覺得很有趣,會想要邀請其他朋友一起參加。
阿嬤看到同學,忍不住跟同學多聊了幾句,與同學分享自己生活,回首過往的悲傷,不禁落下眼淚,感受到阿嬤的悲傷,護理系杜宛璇同學也濕了眼眶,同學用擁抱安慰鼓勵著阿嬤,希望阿嬤日後能夠快快樂樂。同學的貼心與溫柔,如同對待自己的長輩一般。
劉文賢村長感謝慈大師生三年多陪著阿公阿嬤一起上課,老人家很喜歡來這裡,來參加的阿公阿嬤也愈來愈多,因為有慈大的學生,老人家享受到不一樣的親情,學生在這裡學習與老人相處,每次慈大師生來大家和樂融融,社區的阿公阿嬤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