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物治系舉辦睡眠呼吸中止症之物理治療相關研究分享


文/照片:林怡婷

為使碩士班同學更能進一步瞭解關於心肺物理治療領域研究的範疇,慈大物治系112年10月21日特別邀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洪菁霞教授,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之物理治療」的相關研究分享。

洪教授在此領域耕耘多年,帶領成大博士班學生與成大醫院睡眠專科醫師及耳鼻喉科醫師齊心合作之下,研究成果豐碩,除了已有數篇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之外,更透過國際跨領域合作,將居家運動訓練影片製做成APP,翻譯成多國語言,除造福病患之外,更落實居家運動的執行率,提升研究數據的精準,盼能透過洪教授之研究分享,讓碩士班學生瞭解執行研究,從發現問題,蒐集文獻、實驗設計、分析數據、到解決問題,最終能夠透過各種病理機制之探討,讓治療計畫能夠針對個別差異而客制化。

演講中,洪教授從咽部的解剖構造開始介紹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各種可能成因,包含在臨床上睡眠專科醫師如何透過儀器的紀錄,來區別個案為輕度、中度或重度,並根據嚴重程度來給予不同的治療方針。物理治療師則針對舌頭、頭頸部、甚至全身的運動訓練以提升肌力之後,找出保守療法最為有效的族群,進而發現肌力訓練不僅適用於輕度,對中、重度的個案的睡眠品質也有效改善,甚至術後物理治療的介入對手術的成功率有顯著提升。透過洪教授的分享,讓同學們理解物理治療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介入後可預期個案能有什麼樣的改善,甚至不需要開刀就能降低後續可能衍生共病症的可能性,充分展現了非侵入性物理治療的專業價值。

睡眠呼吸中止症在臨床上並不是物理治療常見的個案來源,在課堂上也是鮮少被提及的主題,對於新穎的主題以及洪教授生動、精彩的分享,讓在場同學對於物理治療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介入有深刻的瞭解。講演結束後,在場師生欲罷不能,抓緊機會踴躍提問,例如枕頭材質是對睡眠呼吸的影響?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呼兩者之間的相關性、減重達多少程度對減少打呼才會有明顯改善等,透過與洪老師的雙向討論,學生們都覺得獲益匪淺,更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請洪教授能有更多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