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_慈大生放下服務者「有色」的價值觀,用心感受跨文化衛教與照顧


自民國103年開始,慈濟大學人本醫療社-由慈濟大學學生組成的志工服務性社團,在台灣跨文化健康照護學會理事長怡懋.蘇米的牽引之下進入松浦原住民部落進行醫療知識及衛教宣導,這次她再度回到慈濟大學,和同學們分享關於原住民族的跨文化衛教與照顧。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人本醫療社林孟欣同學表示,有時候服務者一廂情願給予好意,但卻容易忽略被服務者的感受,在松浦部落衛教的過程中同時也會思考,要如何才能貼近部落耆老需求,這也是這場講座邀請怡懋.蘇米講師分享的原因。
怡懋.蘇米在演講開頭提到,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針對原住民的三大衛教是不吃檳榔、不喝酒、不抽菸,但從原住民的角度思考,原住民對酒的感覺是上天賦予的恩典,而檳榔代表原民的婚喪喜慶和經濟發展,這樣的文化信仰深深印在他們內心,從文化層面的戒除是困難的。
要如何把衛教融合進原住民耆老的內心,怡懋.蘇米表示部落族語使用率大約落在90%以上,前幾年政府開始心肺復甦的推行時,也希望把這樣的觀念帶進自己的部落,她利用太魯閣祖語傳達「叫叫ABC」,最困難的是太魯閣族語詞彙量少,例如「壓胸」在太魯閣族語可能就沒辦法找到相對應的用語,所以需要配合動作與語言才能有效傳達,過程中請教不少耆老、族語老師,花了3個多月才完成基礎腳本製作。
今年針對防止原住民耆老跌倒也進行一連串的衛教宣導,結合原住民族舞蹈作為健康操帶動曲目,觸動心中歸屬感,接受新事物,成功的讓耆老發自內心為健康而行動,這也正是怡懋.蘇米說的古老與現代相遇了。
在演講最後怡懋.蘇米也期勉慈大生們在衛教宣導或志工服務的過程,先破除帶著有色眼光的價值觀,了解當地文化,並適時融入當地特色,引起被服務者的共鳴之後,在進行衛教宣傳,也能降低被服務者排斥接受新知的機率。
(撰文 /照片:陳雅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