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期華語師資培訓暨清邁慈濟學校華師培育班結業


慈濟大學華語中心於3/15至5/30舉辦第二十八期華語師資培訓班,本期培訓班首次與清邁慈濟學校合作,為該校華語教師進行培育

,透過120小時遠距同步與非同步密集課程精進華語教學專業、提升華語教學技能,共有13位學員順利結業。
慈濟大學華語中心創辦逾18年,除了建立優質華語教學口碑外,為傳承華語教學經驗及培育更多專業華語師資人才,十餘年來不斷開辦各類華語師資培訓課程,提供有意成為華語教師者多元專業培訓課程,如幼兒童教學重點提醒、如何教不會說中文的學生、有效提升學生學習中文能力、設計課程活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等。此外,也提供疫情衝擊下,需求量最大的線上華語教學技能,教授學員使用多媒體、應用程式等,設計出活潑有趣好理解的教學內容,以及如何營造與學生高互動的線上學習環境。
「因為疫情的緣故,讓我們反思與其依賴外師(臺灣外派華語教師),不如集中精力提升泰北當地華師素質,如此也能為泰北地區育才留才。感謝慈濟大學華語中心規劃完整的培育課程,讓我們得以在新學年開學時,不用再煩惱華師哪裡找。」長年於清邁慈濟學校駐校的臺灣代表黃雅純專員如此深切地表示。
九位參與課程的清邁慈濟學校華語教師中,今年甫自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畢業的艾順琴,出生於泰北回賀村,是泰北異域孤軍第三代。順琴的祖父從中國雲南來到緬甸,最後居住在泰國北部的清萊,那時候他們沒有泰國身分證,只能住在茅草屋,天天擔心著明日的溫飽。一九九五年,慈濟基金會在泰國執行「泰北三年扶困計畫」,修建四個村子,其中之一就是順琴住的村落,慈濟一直陪伴當地居民至今,順琴才有機會到泰國清邁慈濟學校讀高中,接著來到臺灣持續進修。而今,順琴將於六月返回泰北任教,將所學回饋鄉里,傳承教育樹人的重任,她說:「很感恩在疫情期間,有機會透過雲端增進華語教學的知識,讓一位緊張的新手老師在完成這次的培訓後,知道要如何去帶不同華語程度、不同文化的學生,還學會將提問帶入教學活動,讓清邁慈濟學校的華語課堂變得更有趣。」
另一位任教邁入第三年的丁思穎老師也表示,這次學到了很多教學策略,例如面對混年齡和混程度的班級,如何設計課程和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程度能更加一致;針對零起點的學生如何善用暗示、鼓勵和教具,幫助學生找到學系樂趣與成就感等。丁老師會將這些技巧運用在未來的班級中,會推薦其他華語老師下次一定要把握機會參加課程。
即使全球的疫情依然嚴峻,但是無礙每一位老師對教學的熱情與一份精進的心,大家跨越空間和時間的距離,不鬆懈、不氣餒的一同在雲端學習、分組討論、示範教學,展現良師風範。慈濟大學華語中心亦將秉持創辦初衷,持續辦理更多優質師培課程,與全球華語教師一同交流精進,擦亮臺灣華語教學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