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_2019慈濟學學術研討會於慈濟大學舉行


「2019慈濟學學術研討會」四日在慈濟大學舉行,來自慈濟大學、佛光大學、法鼓文理學院等10所學校專家學者與會,發表9篇有關慈濟宗門、證嚴法師思想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石計生教授專題演講「社會理論與慈濟學的行動」,探討慈濟宗門的行動力。

2019慈濟學研討會由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辦公室主辦、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東方語文學系承辦。王本榮校長致詞表示,證嚴上人奉行印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六字,開啟了慈濟人的生命慧命,從1966年花蓮30位家庭主婦開始,現在慈濟人分布56個國家地區,聚沙成塔,所做所行體現佛教聞聲救苦、利益眾生的精神。王校長並以自己從1991年參與華東水災、921地震、菲律賓風災、88水災等參與賑災的經驗,每一次都集結各路英雄好漢,但去之前根本不知道誰會參加,但到了災區大家都可以一起合作完成任務,上人開啟了許多人的生命潛能和能量。
首場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石計生專題演講「社會理論與慈濟學的行動」,社會學都是從西方人講的,慈濟走過半世紀,是全球高影響力的團體,石計生分別引述韋伯(Max Weber) 、帕森思(Talcott Parsons)的概念、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的概念、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概念,從社會學角度談慈濟學行動。石計生教授強調,慈濟強調「利他度己」在宗教歷史上是非常特殊和罕見,宗教多是和是社會保持距離,或是講究救贖,但慈濟人強調要「行經」,淨心第一,利他為上,透過解除別人痛苦強化慧命度己,慈濟是台灣的福氣,也是華人世界的寶藏。
9篇論文發表中,上午由慈大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盧蕙馨教授〈「慈濟宗」的佛教新義:以慈濟海外志工的跨宗教化為例〉發表重點論文。下午論文發表:佛光大學林明昌副教授〈慈濟宗門的自學精神〉、亞洲大學賴昭吟副教授〈慈濟與花蓮的在地連結──從0206地震個案談起〉、廣東肇慶學院副教授諸葛俊元〈論《靜思語》對儒家思想的承襲與轉化〉、慈大東語系黃淑貞副教授〈從證嚴上人所引《論語》管窺其德行觀〉、慈大釋德傅助理教授〈證嚴上人「美善合一」思想析論〉、慈大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研究生黃誠恕、林建德教授〈試論證嚴法師「無我」之思想詮釋與應世教化〉、法鼓文理學院博士生楊秀娩、慈大林美容教授、林建德教授共同發表〈從「為眾生」到「為佛教」──初探證嚴法師的思想轉折與實踐成效〉、慈大兼任助理教授簡東源〈慈濟宗門從「善門」入「佛門」之析論〉共9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