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_減塑教主的零垃圾生活 教育慈大生落實環保延續物命 


環保,總需要一點點麻煩,愛地球,就會有一點點的不方便。慈濟大學醫學系系學會國事部SCOPH部門在今年十月發起為期20週的環保計畫,名為「麻煩生活」,希望透過一連串的活動計畫,讓環保落實生活。

SCOPH部門成員之一的孟樺同學表示,到目前為止的四個活動都以觀念宣導為主,現在則想讓成員們親身實踐,挑戰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內,只消耗一個奶酪杯大小的垃圾量,搭配此主題,邀請已經實行七年零垃圾生活的「減塑教主」洪平珊(綽號:阿好),與慈濟大學學生們分享,關於垃圾減量小撇步及落實零垃圾生活七年的心路歷程。

洪平珊三十歲那年,是她人生的低潮,偶然機會下看見「環保一年不會死」這本書,發現作者Colin Beavan,落實零垃圾後,進而改善自己的生活,引發洪平珊好奇心,開始嘗試零廢棄生活實驗,歷經七年的時間,零垃圾生活帶給洪平珊最大收穫便是垃圾觀察,透過觀察垃圾可以發現每個垃圾的獨特記號或意義,回頭檢視垃圾桶或許很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洪平珊說以前心情低落時,都會吃一大包洋芋片製造一個大包裝垃圾,但自從落實垃圾減量,她克制下吃洋芋片的衝動,利用更多不同方法紓壓,或許是改泡一杯熱可可,或許是喝杯熱茶,除了減少垃圾外,也減輕身體不少負擔。

零垃圾生活並不容易,洪平珊針對大學生提出了環保、省錢這兩個概念,設想一天一杯手搖飲料(塑膠杯+吸管+吸管套+袋子)30元,如果改成自製飲料(罐裝茶葉+水+環保杯)成本10元,一天省下20元,一年就能省下7300塊,驅使自身進入無痕生活,最剛開始便是要了解自己消費價值的真正所在,還有創造自己垃圾減量的動力。另外,在購買物品之前,先思考是不是真正需要這個東西,試著了解東西的使用權,而不是擁有權,許多二手物資其實都可以善加利用。洪平珊曾參與免「廢」市集交換,用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去交換自己需要的物品,延續物命同時,也沒花到任何一毛錢。

拿出一個小罐裝玻璃杯(約800g)量的垃圾,那是洪平珊一年的垃圾累積,就連衛生紙也很少,她平時隨身攜帶手帕,如廁後用水沖屁股,使用純棉的布衛生棉,而在家中使用天然的海綿清潔碗盤,攜帶外食使用多層提鍋、蜂蠟、布塑膠食物袋、矽膠食物袋,洪平珊在演講最後鼓勵慈大生,成為你想要看見的那個改變,落實零垃圾生活,並不難。(撰文 /照片:陳雅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