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_慈大學生挑戰零垃圾 發現最大垃圾來源在吃


一個星期你會製造多少垃圾呢?慈濟大學學生發起的「麻煩生活—一周零垃圾」活動,邀請同學將一周垃圾收集在不到50公克的罐子裡,有些同學挑戰成功,但有人在第三天就失敗了,挑戰成功同學的表示,原來只要好好規畫,一個人產生的垃圾會很少,對還是學生的他們來說,最大最難的是要克服吃所帶來的一次性垃圾。

兒家系魏詠儀同學自1月2日開始,一星期除了衛生紙以及廚餘外,收集罐裡只有兩張明細表和一包美祿,「其實我一開始也沒想到自己可以製造這麼少垃圾。」魏詠儀同學因為一直在關注環保問題,所以看到醫學系有「麻煩生活」的系列活動,就報名參加了。其實魏詠儀的垃圾可以更少,但因為即使用雲端發票還是有明細收據,所以才有幾張垃圾,唯一一包的美祿是因為天冷同學晚上送來請他吃,才忍不住製造了這一個垃圾。魏詠儀表示,現在她盡量用手帕代替衛生紙,對生活更有規劃。
「以前我超級不環保,現在我也可以說自己是環保人了。」醫學系林浩廷參加「麻煩生活」前,每周至少會製造3-4杯的飲料杯,現在他包包裡必備環保杯、環保筷、環保吸管,還有食物袋,為何一個不環保的人會想要參加環保活動呢?林浩廷表示,其實大家都知道環保很重要,但沒有很強的動機改變,因為是同學發起的就想要試試看。
參加麻煩生活一周零垃圾活動,林浩廷這幾天是有刻意改變行為的,例如原本要去吃某間餐廳的套餐,會有豆腐紙盒,因為豆腐紙盒很難塞進罐子裡,最後就放棄了,在這一周裡他的垃圾收集罐只有幾張收據。林浩廷覺得,學生宿舍生活很簡單,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垃圾來源就是吃,自從使用環保餐具以後,真的沒什麼垃圾,有一次臨時想要喝飲料,但正好忘記帶環保杯,只好回宿舍喝水,他覺得這樣也很好,即使活動結束後,他還是會繼續當一個環保人。
「麻煩生活」是由三位醫學系大二學生楊孟樺、陳子涵、蕭凱文所策劃,他們表示:「一人一行動,一起拯救唯一的地球。」他們認為環保是在日常生活中累積的,不是一天的口號,從11月12日開始到4月,他們用20周的行動塑造出環保習慣。
陳子涵表示,因為系上的同學都知道他們在策劃這活動,所以大家在系上活動時都會特別提醒要少包裝、少垃圾,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加入麻煩生活,但大家一起配合,覺得蠻感動的。其實原本陳子涵是三個策劃人中最不環保的,外出買一個餐點就會製造很多垃圾,她覺得同學之間的互相提醒和支持,可以幫忙改變,現在如果是計畫好的外食,她都還會帶環保餐具給同行的朋友用呢。
「麻煩生活」將持續進行到4月22日地球日結束,系列活動還有「環保素食 x 世界蔬食日」,「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大掃除週」、「八分飽週x食物不浪費」、「分享省水電撇步」、「外出推廣」「親朋好友分享」、「環保講座」、「裁縫工作坊」、「二手x再生品市集」、「綠色三方會談」等,希望錯過前面活動,隨時可以加入和這群年輕人一起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