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_1070904~1070908_慈濟通識課程 帶領大學生走進市場和農村

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但食物從哪來?為何每逢南部淹水就會造成全台菜價上揚?是誰生產食物,又是誰替我們的食品安全把關?除了到大賣場買菜,是不是還有其他種選擇呢!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合開的通識課程「創意農村大作戰」在9月4日到9月8日進行戶外體驗教學,參訪包括花蓮果菜市場,到自耕小農,農會、部落農夫等,讓同學聽聽看第一線的生產者他們想法和做法,甚至進一步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為台灣農業注入新的創意。

「創意農村大作戰」採跨校、跨領域整合教師,並結合農村業師開課共同開課。課程很大特色就是強調「做中學」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忱。參加戶外教學的同學多數是第一次到花蓮果菜市場,對於果菜市場的運作非常好奇,由花蓮果菜市場蕭能華課長親自帶領同學解說。
花蓮果菜市場與台灣其他地區拍賣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在下午兩點開始拍賣,同時還擁有農藥殘毒快篩檢驗室,花蓮在地農民生產的蔬果,共分二次篩檢步驟,先於產地進行檢驗後,第二次則會在蔬果拍賣前,再做一次「快篩」。蕭能華表示,花蓮的農產品除了自銷外,宜蘭和台東的承銷商也很喜歡購買,因為花蓮農藥檢驗合格,在農民和花蓮果菜市場的雙重把關下,提供消費者安全的食物。
一籃籃即將拍賣的蔬果,在政府推動產地履歷下,每一籃蔬果都有自己的QR-CODE,同學第一次看到過磅,檢驗等流程,也覺得非常新鮮有趣。
慈濟大學邱奕儒老師表示,要如何讓同學開始關心人類和環境的議題,食物是很好的開始,因為不管年紀多小都要吃,而人類農業生產行為已經深深影響到全球生態,像是破壞雨林變成農耕地,或是抽取地下水等,希望同學再經由實地參訪和了解,能夠結合各自的專業為台灣農業盡一份力,並感恩農夫對社會的重要。
這幾天的課程還安排與小農對談,到壽豐農會、花蓮樸門、新社部落、復興部落、港口部落等認識花蓮農村與農民目前面對的問題。
花蓮現在有很多小農或是放棄都市工作回到家鄉,或是因為有感於農業重要而投入這塊土地,像是自耕農謝錦貴師伯提到為何會退休從事農業,是因全球極端氣候造成世界各地災情頻傳,全球糧食雖然足夠,但還是很多地方因氣候問題糧食不足,他希望能夠從自己開始實驗找到適合對抗全球暖化的種植方式。謝錦貴師伯的分享讓林鈺粧同學印象深刻,他表示感受到台灣有很多用心的農夫,自己的一個小動作都是全球暖化其中一個原因,會更注意自己的行為。